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三维空间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公安民警对城镇的执法难度也是几何倍增。治安防控、罪犯抓捕等执法行动的难度越来越大,对警用设备的功能、样式、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警用直升机、人力等方式已很难满足现代化警务安防的需求,尤其是智慧公安,更新需要一个全天候、多用途、智能化的警用设备。警用无人机凭借成本低、易操纵、高度灵活和稳定等优点,能够完成空中监控、日常巡逻、搜索跟踪等任务,受到了警务部门的青睐。公安干警和武警利用警用无人机来应对突发的社会事件,交警部门则用无人机来进行交通方面的管理,特警部门则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抓捕罪犯等工作。总之,警用无人机在未来将会协助各个警察部门在公共安全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据警用装备网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涉及警用无人机(含边防、消防等)的采购成交共332宗,采购无人机数量约800架,总金额约2.5亿元人民币。无人机技术的进步,行业标准的出台,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警用无人机专业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这些都极大推动了我国警用无人机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未来无人机在整个警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超过20000架。2017年8月底,公安部发布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警用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规范了警用无人机的技术、产品性能等硬性要求,对于警用无人机的科研、性能、使用、研发方向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一)警用无人机在社区民警领域的应用
一般而言,社区民警是公安派出所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沟通群众的主要力,主要承担的职责有六项,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际人口、组织安全防范以及维护治安秩序、应急救助等服务。对于管辖范围较大、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警用无人机的装备无疑为社区民警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1)公共领域的常规巡查
对于片区治安来说,巡查是社区民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是对于管辖区域大、人口密集且分散分布的地区,由于警务力量不足等因素,可能造成巡查存在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警用无人机一般可携带多种警务设备,包括高清数码摄像机、夜视仪等,可以帮助社区民警对管辖区域进行定时定线地巡查,不仅可以节省警务力量,而且有利于公安部门及时掌握相关区域的公共安全状况。
(2)大型集会的监控
警用无人机可对会场空中监控,提供高清画面,并可以快速机动到任何需要的区域上空,搜索发现地面可疑人员、车辆,提供强有力的空中情报保障;将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无人机传输回的资料对现场实时掌控,一旦发现突发情况,无人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理效率。
(3)聚众闹事事件的监控
警用无人机飞抵事故目标区域上空对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为公安干警全面掌控事态提供了先决条件。警方可根据警用无人机拍摄的资料对事故责任方进行举证,同时可以了解目标区域的事件发展情况,及时形成相应的决策,防止事态失控。
(4)应对突发媒介失灵事件
面对因谣言而发生的群众聚集事件,警用无人机加装空投装置后,能进行特殊物品的投送,如播撒传单,向地面人员传递信息,达到辟谣效果。警用无人机通过加装高音喇叭,可以进行空中喊话,传递政府信息。也就是说,在正常媒介失灵的情况下,警用无人机可以暂时承担这一任务,及时地完成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的任务,帮助社会度过这一危险期。
(二)警用无人机在公安刑警领域的应用
公安刑警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刑事侦查,负责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
(1)空中侦查
由于警用无人机可携带高清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警用设备,在某些特定的目标区域或者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进行人员派遣的某些目标区域,警用无人机均可发挥重大作用。一般而言,小型的警用无人机以电力为动力源,噪声较小,不易惊醒目标任务,而且体积较小且高空飞行,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当警用无人机携带上高清摄像设备时,就可以实施侦查任务了,为警方的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2)定点监控
警用无人机可以对逃犯采取的各种逃跑方式进行跟踪、监视,也可以搭载红外设备,对夜晚逃犯进行监控,可对躲藏在丛林里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扫描式飞行搜索。警用无人机将逃犯的逃跑路线提前通报警方,提高警方的抓捕速度与抓捕准确性。
(3)追捕罪犯
当碰到罪犯拘捕且出逃的情况时,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警方无法立即阻止力量响应,这就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时间滞后;时间滞后越久,追捕犯罪分子的难度越大,捕获其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装备警用无人机的话,这样,时间滞后可以大大缩短。警方在相应力量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之前,完全可以先出动警用无人机,对逃犯实施实时监控,完成对目标逃犯的定位,并将相关信息和地形、人群数据传送回指挥中心,为警方的抓捕做好准备。
(4)警用无人机在反恐处突领域的应用
对于公安武警和特警而言,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应对突发的暴力事件和反恐事件。
警用无人机作业图示说明如下:
第一步:警用无人机迅速起飞,迅速赶到现场勘查,并将现场大致情况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
第二步:实施低空拍摄,将犯罪分子人数、规模、人员伤亡等情况及时传回指挥中心,便于指挥中心做出下一步行动;
第三步:指挥中心根据警用无人机传回来的消息,迅速做出决策,对武警特警、救护人员、消防人员等进行合理部署;
第四步:警用无人机不间断对目标进行监控、将犯罪分子的动态实时传递给指挥部,配合武警特警部队进行精确抓捕。
(5)边防监控
我国共有陆地边界线约22000 多公里,分别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有2/3的边境线是高山大漠。针对我国边境线出入境人流量大,走私偷渡等犯罪活动严重的情况,客观上要求边防部门执行任务的距离远,反应的速度快。传统的边防监控多以人工监控的方式进行;警用无人机减少了人力的浪费,提高了监控效率。警用无人机经折叠后可被塞进肩包,而且飞行时噪音小,不易被发现,从而给警方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便利。
(6)森警
①巡查覆盖面积大、巡查精度高和超视距自主飞行;
②快速反应,应急机动性强;
③能够高清晰度实时回传巡查图像;
④险情现场回馈,辅助抢险救灾指挥决策;
⑤人机分离安全性高;
⑥维护方便。
(三)警用无人机的优势及常见的任务载荷
总结下,警用无人机的主要优势是:
(1) 警用无人机应用场景广泛,可以有条件应用于各个警务场景。如:治安/刑事警察(治安管控、维稳处突、抓捕罪犯),消防警察(抢险救火、抗震救灾),交通警察(交通管控、维稳处突、抓捕罪犯),森林防火(森林巡检),禁毒查种(可疑毒品种植地巡检)
(2)与传统警用直升机或人力相比优点更为突出:成本低、易操纵、功能多样、灵活度高、机动性强、可超低空飞行、减少人员伤亡等。
当前市面上,警用无人机上常见的任务载荷主要有:(1)云台相机:挂载高清数码相机;(2)吊舱类:包括可见光吊舱、红外吊舱,以及双光吊舱、三光吊舱(可见光、红外之外,加上微光);(3)喊话器;(4)探照灯;喊话器和探照灯,在有些场合需要同时使用。(5)抛投抛洒装置;等等。另外,一般也会把图传当作任务载荷部分,包括高清数字图传和4G图传,对不同的项目,配备不同的图传。
总体来说,警用无人机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的,但是也有尴尬之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所工程师杨炯对警用无人机的发展预判如是说:
(1)“警用的最大问题一直是批量上不来,没有批量,没有固定的需求,就没有人给你做大批量的产品。”杨炯说,尽管全国警队确实不少,但可用于警用的无人机不一定适合实际需求。其中主要有几点,第一是续航能力不够,第二是准备时间比较长,运送又占地方,换句话说,就是产品化还没有做到多好。
(2)“警用领域的需求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比如晚上、深山老林、城市信号遮挡,这些情况现在的无人机还难以搞定,所以目前只能是深度定制。”一旦深度定制,批量就上不来,价格就下不来,也就普及不了。
(3)“警用、安防都还处于深度定制的初期阶段。”